關注||及早篩查,避免命懸“胰腺”
隨著國家癌症篩查早診早治專案工作的推進,癌症防治認知提高、早篩早診意識提升,食管癌、胃癌及結直腸癌等腫瘤病例被及時的識別和治療。此時,令人聞風喪膽的有著“癌中之王”稱號的胰腺癌,也逐漸被更多人認識。
為什麼說胰腺癌是“癌王”?
胰腺癌是一種“三高三低”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復發轉移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9%),也因此被冠以“癌中之王”的稱號。
胰腺癌為什麼難以早期發現?
早期胰腺癌是指腫瘤直徑<2cm,且局限於胰腺實質內,無胰腺外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胰腺癌。腫瘤分期為T1N0M0。
胰腺癌是個偽裝高手,它能假扮成其他疾病,會打出各種“煙霧彈”讓人難以看清其真面目。原因是胰腺位於胃的後方,緊貼脊柱,是腹膜後深層器官,所以早期症狀體征不明顯,臨床中容易被誤診為“胃病”、“腰椎病變”“腎病”等。那麼,對於胰腺癌這個狡猾的敵人,我們是否有早期發現的方法呢?
如何發現早期胰腺癌?
有研究顯示,從胰腺發生病變到發展為轉移性胰腺癌需要近21年的時間,這為胰腺癌的早期篩查提供了足夠的時間窗。早期胰腺癌手術切除率為90%~100%,5年生存率可達到70%~100%,因此,胰腺癌早期診斷意義重大!
胰腺癌的早期篩查首先需要明確兩個問題:第一,篩查人群需要精選;第二,篩查專案需要精選。
胰腺癌高危人群
- 胰腺癌家族史、具有特定易感基因突變攜帶者/家族史;
- 新發糖尿病;
- 慢性胰腺炎、復發性胰腺炎;
- 胰腺囊性腫瘤;
- 胰腺占位性病變或可疑胰腺病變者;
- CA199、CEA等血清腫瘤標誌物升高>正常值5倍或持續增高;
-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腹痛、腹脹、背痛,吸煙、飲酒、 肥胖,胰腺分泌功能不全等。
胰腺癌高危人群篩查項目:
- 初次接受早期胰腺癌篩查的高危人群應行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並定期監測血糖和體重變化。
- 血清CA19-9檢測是目前胰腺癌篩查中唯一被使用的生物學標誌物。雖然其特異度有限,單獨應用價值不高,但CA19-9聯合其他檢測手段可以提高靈敏度和特異度。
- 胰腺癌早期篩查的影像學手段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聲內鏡檢查術(EUS)。CT、MRI對胰腺可疑病變的識別具有一定價值,EUS可以有效區分胰腺占位元與周圍結構,並顯示病灶的血供特點,但其在檢測小的胰腺病變和區分良惡性胰腺病變的靈敏度要低於EUS檢查。
- EUS 檢查是目前<2cm早期胰腺癌最好的篩查手段,對實性病變的敏感性高於CT/MRI或MRCP檢查;還有助於評估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特徵,如局灶性低回聲、壁結節、實性病灶、主胰管擴張、主胰管充盈缺損和血管浸潤。
何為超聲內鏡(EUS)?
EUS就是將超聲探頭安置於內鏡探頭上,是一種能在胃或十二指腸內對胰腺進行近距離即時超聲掃描的技術。
超聲內鏡的優勢
- 可以連續不斷層、變換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觀察胰腺及周圍組織。
- 檢查過程中不受胃腸道內氣體、皮下脂肪層和骨骼等的干擾,解析度較高,可檢出其他影像學難以發現的微小病變(<2.0 cm)。
- EUS檢查有助於評估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特徵,如局灶性低回聲、壁結節、實性病灶、主胰管擴張、主胰管充盈缺損和血管浸潤。EUS對實性病變的靈敏度高於MRI或MRCP檢查。
- 超聲內鏡還可以在超聲引導下用細針穿刺腫瘤進行細胞學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為胰腺癌術前及放化療前提供診斷的“金標準”。
51歲L女性,平時身體很好,體檢CT提示胰管稍擴張,來香港進行超聲內鏡檢查,發現胰頭低回聲占位,行超聲內鏡下穿刺活檢病理證實胰腺癌。
綜上,超聲內鏡可提高胰腺癌的檢出率,對<1cm的胰腺病灶或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的診斷敏感度高於彩超、CT和MRI,診斷T1-T2期胰腺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2%和90%,診斷T3-T4期胰腺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0%和72%。當CT未發現腫塊時,EUS的診斷準確率為92%,陰性預測值為100%。超聲內鏡對膽胰病變具有獨特的診斷價值。
胰腺癌的預防
對於普通人群,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少飲酒,控制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加強身體鍛煉,保持良好情緒,學會釋放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對於胰腺癌確診患者,也應保持良好心態。
最重要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因此對於胰腺癌的預防,做好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