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量太少怎麼辦?
月經是伴隨卵巢週期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及出血,是伴隨女性大半輩子的「親密朋友」。 但是很多女性朋友常常會對自己月經量是否正常感到困惑不已,身為婦產科醫生,工作時也常被問:「醫生,我覺得我月經量很少,是不是我身體出現問題了 啊?」之類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淺說一下關於月經的那些事兒。 正常的月經量應該是多少呢? 醫學上規定每週期月經量5-80ml都是正常的。 5ml約為礦泉水瓶蓋裝滿水,80ml約為小瓶「益力多」的80%。 每週期的月經量大於80ml,則為月經量過多,每週期的月經總量少於5ml則為月經量過少。 所以很多時候女性朋友自認為的月經量過少並不是醫學上的月經量過少,不必過於緊張。 如果確實出現月經量比以前明顯減少,經期明顯縮短,再考慮「大姨媽」是否出現問題。 中醫對月經少有哪些幫助? 月經過少是指月經週期基本正常,月經明顯量少不暢,甚或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 (每次衛生護墊半包以下),故又叫"月經澀少"或"經行不爽"。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性腺功能低下、子宮內膜結核、炎症或刮宮過深等引起的月經過少。月經過少伴月經後期者,可發展為閉經。如屬已婚育齡婦女應注意因服避孕藥而致的月經過少。早孕而有激經者,常易與月經量少混淆而被忽視,當注意鑑別。
中醫臨床機理主要是精虧血少,衝任氣血不足,或寒凝痰阻,衝任氣血不暢,血海滿溢不多而致。經量逐漸減少者多屬虛;驟然減少者多屬實。結合全身證候辨證,治法重在濡養精血。本病虛多實少,即使是瘀滯亦多屬氣血有傷,慎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傷氣血,使經血難復。
中醫辨證論治,月經過少應從色、質及有無腹痛以辨虛實。一般以色淡、質清、腹無脹痛者為虛,血虛者治宜養血調經,方選「滋血湯」,腎虛者治宜補腎養血調經,方選「歸腎丸」。色紫黯夾血塊,腹痛拒按者為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調經,方選「桃紅四物湯」。
體針取任脈、背俞穴為主,針灸並用;可選關元、肝俞、腎俞、膈俞、足三里、脾俞、三陰交。耳針取子宮、內分泌、肝、腎、脾、神門、皮質下、卵巢穴。
食療調理:
1.益母草 12g,紅糖 15g,水煎服。
2.雞血藤 9~15g,大棗 10枚,瘦豬肉 200g,燉服。在每次月經前連服5天,每天1劑。
3.鮮墨魚2個,洗淨,取瘦豬肉250克切片燉熟,以食鹽調味,每日1次,5日為一個療程。治月經過少或閉經。
4.墨魚肉、桃仁適量共煮食,每日一次,至月經增多或月經來潮為止。
墨魚屬於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是女性理想的保健食品。李時珍稱墨魚為「血分藥」,是治療婦女貧血、血虛經閉的良藥。女人一生不論經、孕、產、乳各期,食用墨魚都有好處,具有養血、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的功效。
本病的預防重在經期保暖,嚴禁涉水飲冷,以免凝滯氣血。此外調情志,適勞逸,搞好計劃生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加營養,都可減少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