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調整體質好時機!!! 坐月子之飲食篇

坐月是調整體質的好時機!!!

產婦分娩結束後,到全身器官(除乳房外)恢復至未孕狀態時的一段時間,稱產褥期,約需6~8週,一般為6週。產後,由於產時用力汗出和產創出血,陰血驟虛,衛表不固,抵抗力下降;惡露排出,血室已開,胞脈空虛,此時若護理不當,作息失宜,每易引起疾病。

根據中國習俗,女性在生產完後會以坐月子的方式來調養身心,在短時間之內讓健康回復到最初、最健康的狀態。坐月子與現代醫學所謂的「產褥期恢復」是相似的概念。

中國人坐月子有悠久的歷史,許多都是由傳統經驗累積而成,而坐月子儼然成為生產完的「習慣」行為。坐月子的起源是因為從前中國女性需要下田幫忙勞動、耕作,或是生產完後又要在短時間內懷孕,充實家族男丁人力;古人經驗累積發現,要女性快速的恢復體力,須讓剛生產後的女性在一個月內有足夠的休息、禁止做某些特定行為,如洗澡、吹風等,才可迅速回去工作或繼續生產、照護孩子。至於西方人則生產完後就回復一般作息,與東方的習慣有相當大的差異。

中醫認為產後坐月階段是調整體質的好時機。《金匱要略》有云:「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由於氣血虧虛,產後還可能出現惡露不絕、眩暈、腹痛、身痛、缺乳、抑鬱等多種疾病,所以產褥期的調養尤為重要


坐月時的飲食注意:    

產後多虛多瘀,應忌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傷脾胃,寒涼則影響氣血運行,導致惡露不下,引起腹痛、身痛等多種疾病。另產後耗血傷津,陰虛內熱,忌食辛辣大熱食物。進食過量則津虧腸燥,引起便秘、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要讓產婦快速恢復元氣,坐月的飲食須注意:

1.多攝取膠質食物

如果懷孕分娩時選擇剖腹產,建議多攝取富含膠質的食物,讓傷口盡快恢復。再加上膠質食物營養價值高、熱量低,如:木耳、海帶、海參等食物入菜,適合正在坐月的媽媽食用。

2.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

雞肉的脂肪量少,含有蛋白質和各種胺基酸,不僅吃來很有飽足感,也能增強體力,常用來作月子餐,如:麻油雞、燉雞料理和雞湯,幫助產後調理身體。另外也可從雞蛋、豆漿、豆腐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攝取流失的營養。

3.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後坐月子多以食補為主,但仍須多吃高纖維的蔬果如高麗菜、地瓜葉、香蕉等,飲食要均衡。

4.少量多餐

由於剛生完小孩後消化系統變慢,建議少量多餐的方式來進食,避免太飽、太多,讓熱量爆表。

5.烹調及料理方式

盡量減少用油膩方式烹調,採用燉煮的方式,減輕腸胃的負擔。


產後調理3階段:    

中醫產後調理,一般分成三個階段:

1.產後第一周以化瘀生新為主。此時主要是調節子宮收縮、幫助子宮順利排除惡露,著重體力恢復。

建議藥膳:除了傳統的生化湯外,亦可選用黑糖糕、紅糖薑片桂圓湯來替代,紅糖具有益氣溫補、活血散瘀、溫經散寒、緩解疼痛的功效。另外,由於產婦產後可能虛實夾雜、寒熱並存,生化湯未必每個人都適合服用,須由中醫師辨證治療,而不是一味地服用固定的處方。

2.產後第二週著重健脾養胃、調養氣血,並兼顧利水消腫、改善便秘。腸胃功能佳,往後的進補才能吸收,但此階段用藥不能過於溫燥,惡露未淨或體質燥熱者,過補可能會出現副作用。

建議藥膳:山藥茯苓蓮子甜湯、四神小腸湯。

3.產後第三、四週強調氣血雙補、補腎強筋骨。此時可根據個人體質,使用比較溫補的中藥補養氣血筋骨。

建議藥膳:紅豆紫米粥,利水通乳;加味十全排骨湯、杜仲枸杞腰花湯,補腰腎壯筋骨。

針對產後奶水不足、乳腺發炎、退乳需要、水腫、汗多等情況,在各階段可配合相應的中藥運用。

圖源:網路

另外,調情心情亦是十分重要的。產婦分娩後心境大多是喜悅的,經歷妊娠及分娩的激動與緊張後,精神極度放鬆,但受到賀爾蒙驟降的影響,加上角色的轉變,缺乏照顧嬰兒的認識,產褥期不適等,均可造成產婦情緒不穩定,尤其在產後的 310 日,家人應幫助產婦減輕身體不適,給予精神關懷、鼓勵、安慰,使其恢復自信、保持心境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