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媽媽手”
每到母親節的時候,躊躇半天硬著頭皮給老媽發了條巨肉麻的短信:"媽,您養了我這麼多年,您辛苦了!"
結果你媽媽卻回了個:" 我樂意!你管得著嗎!"
母親一生都在為子女、家庭辛苦付出。而如今,「媽媽手」正困擾著許多媽媽。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個傳說中的「媽媽手」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學名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s Disease)。想要了解「媽媽手」是怎麼回事,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什麼是腱鞘。
人的每一隻手由28塊骨頭+24條從前臂來的長肌腱+18塊手內小肌肉,借助韌帶、關節和皮膚連成一個整體。在手部某些肌腱的外麵包著一層纖維組織,這個是腱鞘。腱鞘的存在是為了維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動。
當手部固定在某個位置作重複、過度活動時,肌腱和腱鞘之間就會經常發生摩擦,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水腫、纖維性變,引起內腔狹窄。由於肌腱在腱鞘內活動時,通過的徑道變的狹窄了,那麼疼痛和運動障礙也就隨之出現了,這就是腱鞘炎。
“媽媽手”是一種常見的腱鞘疾病,發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鞘,是由於兩個肌腱在腱鞘內反覆摩擦從而導致的橈骨莖突慢性無菌性炎症。
臨床症狀
01
多發性人群:大多好發於30-50歲,女性居多,如新手媽媽,家庭主婦,使用重錘的工匠,滑雪運動員等。
02
疼痛:拇指腕關節處或腕部橈側疼痛(圖二),但也能傳導到前臂。疼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狀,突然出現或逐漸出現,當拇指活動時疼痛加劇,特別是抓握物體時。
03
腫脹:腕部大拇指基底可見腫脹(圖三),在該區域可伴隨著充滿液體的囊腫。
04
活動受限:疼痛和腫脹導致活動拇指時運動受限。
“媽媽手”自測方法
有一个典型的徵兆叫做Finkelstein徵可用於“媽媽手”的診斷。
具體方法:伸直手臂,前臂處於中立位(大拇指朝上),拇指蜷縮在掌心,其他四指握拳,彎曲手腕並做向下點頭動作。如果拇指手腕側出現了明顯的疼痛,就考慮為“媽媽手”。
新手媽媽們尤其需要注意,別讓“媽媽手”找上你,由於女性在妊娠期孕激素大量的分泌,肌腱和韌帶會相對的鬆弛,分娩以後,新手媽媽要應對多種家務,比如不當的 抱孩子、手動排乳等都會大量重複使用拇指。
當然“媽媽手”不是女性的專利,它可以出現在各行各業常用手的人群,例如經常用拇指點擊手機螢幕、鍵盤手、廚師等。
如何預防“媽媽手”?
預防“媽媽手”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重複性運動。盡量減少拇指重複做重複性的動作,減少再次受傷的機會,避免長時間做扭,握,壓,扣等拇指有關動作。必要時盡快就醫。
如何治療“媽媽手”?
治療“媽媽手”的重點是減少疼痛和腫脹。
01
冰敷
急性疼痛且有紅腫發熱症狀時可採用冰袋敷於疼痛部位,每隔2小時冰敷10-15分鐘,注意用毛巾隔一下,以免凍傷皮膚。
02
固定
配戴合適的護具,減少患部的活動,使其得到充分的休息。在某寶搜尋「腱鞘炎護腕」等關鍵字時會見到形形色色的護腕。以下幾種,才是正確的護具選擇:
最左的護具主要製動拇指,是「媽媽手」支架的首選,這種款式既可固定拇指,手掌和四指活動比較自由,相對不影響日常生活,適合「媽媽手」患者全天配戴;
中間的護具是製動腕關節,對拇指限制不大,較適合腕隧道綜合徵,較不影響手的抓握功能及用手機;
最右的護具能同時保護拇指+腕關節,但戴上後這隻手基本上就不能動了,強制進入休息模式,適合「媽媽手」患者在夜間佩戴。
不同的款式的護具,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嚴重程度和醫生建議來選擇。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產品還分不同尺寸、左右手,支架過緊不利於血液循環,而過鬆起不到保護效果。
03
用温水洗手
症狀緩解後,養成勞動後用溫水洗手的習慣,不宜用冷水,適時活動手,並自行按摩。得了此病,貴在早治,以免遷延成慢性。
04
鍛鍊手腕
當刺痛開始時,可以做些溫和的手部運動以緩解疼痛。鍛鍊手腕是簡單的運動之一,可以運動所有的腕肌肉,恢復血液循環,並消除手腕的彎曲姿勢。
05
抬起手臂
抬起手,高過頭部,一邊旋轉手臂一邊旋轉手腕。如此幫助肩膀、頸部、上背調整位置,並緩解壓力及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