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療和冷療
熱療和冷療, 是比較簡單又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兩種治療都適用於減輕患處的疼痛 。
熱療
熱敷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當急性期過後(大概是受傷72小時後),並且腫脹受到控制,便可開始使用熱療。
- 目的 直接提升患處的溫度,使皮下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達至消除慢性炎症、止痛、去腫、加速痊癒、紓緩肌肉痙攣、鬆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的效果。
- 適用症狀 慢性炎症及痛症(患處沒有發紅或發熱的徵狀),例如:慢性腰頸痛、慢性退化性膝關節炎、肌肉疲勞或痙攣等。
- 用法 一般可利用熱毛巾、暖水袋、暖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協助吸收汗水及減低灼傷的機會)直接敷於患處,每天2至3次,每次15至20分鐘。
- 注意 熱敷的溫度應是中度和暖,切忌使用過熱的溫度或躺於暖水袋上。患有心臟病及高血壓者,如欲於左肩及頸的位置使用熱敷,應先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熱敷期間,若病情加劇或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醫護人員查詢。
- 禁忌 患有急性炎症、皮膚炎、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患處有傷口、剛癒合的皮膚、過分疼痛或腫脹、失去分辨冷熱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嚴重老人癡呆症的人士),都不宜使用。
- 患處反應 於敷治後,患處應感到和暖和皮膚短暫變紅。若患處於熱敷後有持久的紅疹、痛楚或不適,應盡快求醫。
冷療
冷療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在一般的情況下,受傷後的首24至72小時內使用冷療為合適,在嚴重損傷中,冷敷可減輕疼痛和腫脹。
- 目的 冷卻可以減少組織血液量及減慢組織的新陳代謝,因此,可控制出血、發炎、止痛、消腫、降低張力及誘發動作。
- 適用症狀
- -肌肉骨骼傷害
-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Myofascial Pain Syndrom)
- -降低痙攣
- -降低疼痛
- -關節炎
- 用法 冷療法種類很多,如冰敷袋、冰棒按摩、冷浴、即冷噴劑及控制型冷壓縮都是可根據不同部位或部位大小來決定,例如末端肢體,就可選用冷浴,把整個部位浸泡在內。每天2至3次,每次15至20分鐘。
- 禁忌 -對冷過敏或不能忍受者: 通常會在冷療的部位發生劇痛、發癢、皮膚起疹子及腫脹的情形,有些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的病人對冷的反應都不好,甚至出現蛋白質堆積阻塞血管或紅血球融解的嚴重情形。雷諾氏症候群的病人手指本來就容易發紫,也不建議使用。另外,有些因外傷動過手指或腳指手術者,其手指或腳指也常會出現對冷過敏的現象。 -使用在神經再生之部位: 如遭刀子割傷、切斷手臂或腿部神經者,會因為感覺神經受損使得組織凍傷仍不自知;另外,使用冷療也會減緩神經再生的速度,所以不建議使用冷療。 -有週邊血管疾病者: 如糖尿病患者或週邊血管有阻塞者,冷療會加重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週邊血管疾病通常伴隨手或腳的腫脹,但是這種腫脹的區域是冷而且發紫的,不可使用冷療;發炎部位的腫脹是溫熱且發紅,才可使用冷療。
*如有其他請聯繫我們的服務人員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信息,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信息。瓏璇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信息和數據的錯誤承擔責。對於治療方式,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