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大腸癌

大腸癌是由大腸內壁的細胞不正常地分裂,隨著時間變成大腸瘜肉,而當中有一類型的大腸瘜肉名為大腸腺瘤,患者若沒有及時發現並切除該腺瘤,便有機會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即大腸癌。大腸癌篩查能有效預防大腸癌及減低大腸癌死亡個案。香港每年約有二千多宗大腸癌的個案,發病率高居癌症排行榜的第二位,而死亡率則在所有癌症中佔第二位,近年數據顯示本港大腸癌個案有上升趨勢。

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 直系親屬患大腸癌
  • 患有糖尿病
  • 患有脂肪肝
  • 吸煙或曾經吸煙
  • 經常飲酒
  • 多吃紅肉
  • 多吃加工食品
  • 體重超標
  • 缺少運動
  • 纖維攝取不足

病徵

  • 排便習慣改變,如突然出現腹瀉、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等情況。
  • 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即排便後仍有便意,但只是一些黏液或少量糞便而已。
  • 大便帶血或有黏液。
  • 大便呈幼條狀。
  • 腹部不適,如絞痛或腹脹。
  • 腹部有腫塊及鎖骨上淋巴腺腫大。
  • 其他後期病徵包括貧血、體重無故下降及持續性疲倦等。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徴狀,大腸癌篩查能預防或及早發現大腸癌。根據國際指引建議,無病徵人士應於50歲起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篩查常見方法

  • 大便隱血測試是一種能檢測大便內是否存有肉眼觀察不到的微量血液,因此稱為隱血測試。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沒有大腸癌病徵的人士只需每年定期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便可初步了解大腸有否異常出血(陽性反應),能有效減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結腸內視鏡(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可用於篩查或診斷。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人士進行檢查,以發現無病徵瘜肉和早期大腸癌。國際指引普遍建議從50歲起,進行大腸癌篩查,例如大腸鏡檢查。多項研究都發現大腸癌篩查時切除瘜肉,阻止其進一步病變成癌症,可減少大腸癌風險。
大腸鏡檢查 大便隱血測試
診斷能力 能於大腸內壁作視像檢查 檢測隱血,如發現陽性反應(即有隱血),便需作大腸鏡跟進
治療功能 可作瘜肉移除或抽取組織作化驗 沒有
準確度 現今醫學界的黃金標準 對大腸癌準確
檢查方法 病人於使用鎮靜劑後,醫生會使用一條配置有鏡頭及發光的軟管檢查整條大腸,需時約30分鐘 於家中採集樣本然後送回本中心
風險 有大約1/1000的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沒有

大腸鏡手術過程

進行大腸鏡檢查時,醫護人員會事先替病人注射適量鎮靜劑及止痛藥,以減輕病人的緊張和不適。隨後,醫生便會將一支柔軟及可屈曲的大腸鏡從肛門放入大腸內進行檢查,檢查過程約為30分鐘左右。若進行檢查時發現有細小瘜肉,醫生會利用鉗子或線圈切除瘜肉,並送往化驗。瘜肉切除不會產生任何痛楚,客人一般都能接受。

*如有其他請聯繫我們的服務人員
*以上內容只為提供信息,不適宜用作具體醫學信息。瓏璇已盡力確保以上內容的準確性,但明確聲明不會對這些信息和數據的錯誤承擔責。對於治療方式,請遵醫囑!